阅读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特别报告
    王 刚, 徐 刚, 谢心怡, 王华龙, 黄镜璇, 黄子硕, 邱塨航, 杜芸兰, 戴若莲, 卢钟娇, 陈 刚, 董 青, 周洪语, 秦 艳, 李 娟, 王 颖, 商慧芳, 陈先文, 陈生弟
    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 2025, 21(2): 63-98. https://doi.org/10.12022/jnnr.2025-0003
    摘要 (2427) PDF全文 (2079)   可视化   收藏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严重影响老年人群的健康。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第2大常见的疾病。近年来,中国的PD发病率及患病率均呈现上升趋势,给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为了优化PD 防治体系,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牵头组织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以及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多家权威机构的专家学者,共同编撰《中国帕金森病报告2025》。本报告呈现了中国PD的流行病学数据,深入分析了PD疾病和经济负担的最新情况,全面评估了中国PD诊疗服务和公共卫生资源配置现状。本报告将为PD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的技术指导和有力的数据支持,为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针对性的卫生政策和干预措施提供专业依据,同时也为促进国内外在该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搭建了平台。期待这份PD报告不仅为专业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也能够进一步提高公众对PD的认识。

  • 专家笔谈
    何 琳, 陈 意, 谭惠心, 江汉宏, 何 康, 魏意欣, 魏清川, 宋慧妍, 高 强
    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 2025, 21(3): 167-176. https://doi.org/10.12022/jnnr.2025-0112

    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卒中和帕金森病等常导致姿势控制和平衡功能障碍。传统的神经 调控技术多聚焦大脑皮质,而对小脑等姿势中枢的调控技术和机制的研究不足。基于中 枢传导通路与姿势控制(central pathway and postural control,CPPC)理论的神经调控技 术,通过整合感觉输入(如视觉、前庭觉和本体感觉)和多层级神经通路(如内侧和外侧运 动系统),结合神经可塑性机制,为运动功能障碍提供精准干预。该技术采用经颅磁刺激、 经颅直流电刺激和外周磁刺激等多模态方法,遵循“内外兼修”“近远结合”“多维重建”“遵 从规律”4大原则,靶向调控小脑、核心肌群和皮质-脊髓通路,显著改善患者的平衡和运动 功能。研究表明,CPPC 技术通过中枢-外周协同干预和时序匹配策略,可优化神经重塑和 功能恢复。未来应进一步探索个体化靶点定位、剂量效应关系和多模态整合机制,以推动 精准康复体系的建立。CPPC 技术为神经康复提供了新思路,具有重要的临床和研究 价值。

  • 专家笔谈
    刘 毅, 邵祥芸, 李亚纪, 周 伟, 钱东东, 王雨青, 李如奎
    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 2025, 21(2): 99-105. https://doi.org/10.12022/jnnr.2025-0073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PD 的诊疗技术也在不断提升。本综述汇总近几年中西医临床研究成果以及本团队临床总结,提出中西医协同治疗方案是提升PD诊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优选方案。中西医协同治疗PD方案,包括中药、针灸及传统体疗等方法,在PD全病程管理中具有独特优势,尤其是中医药在早期干预、减少西药用量及不良反应、改善非运动症状、延缓病程进展和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 专家笔谈
    陈 星, 王继军
    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 2025, 21(2): 106-113. https://doi.org/10.12022/jnnr.2025-0039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严重精神障碍,多起病于青少年期或成年早期,终生患病率为1%,超过一半的患者出现精神残疾,给自身、家庭和社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认知障碍是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症状之一,是造成精神残疾的重要原因,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日常功能和整体临床结果产生不利影响。近年来,认知障碍已成为精神分裂症领域研究热点。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认知缺陷在患者童年期已经存在,持续影响病情及社会功能。大多数针对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干预方式,包括使用药物和非药物治疗,干预的效果不一,尚缺少确切有效的干预方法。本文对精神分裂症认知障碍的治疗措施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并就未来的工作如何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提供了一些建议。

  • 指南解读
    岳 玲, 江叶昊
    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 2025, 21(1): 1-5. https://doi.org/10.12022/jnnr.2024-0261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其患病人数不断增多,给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AD的早期诊断和精准诊断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AD相关影像和体液标志物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例如PET在检测脑内淀粉样蛋白和Tau蛋白沉积方面的新突破,以及体液标志物中血液生物标志物的发现和应用等。2024年美国国家衰老研究所和阿尔茨海默病协会(National Institute on Aging- Alzheimer’s Association,NIA-AA)对 AD 诊断和分期标准进行了更新,即AD诊断和分期标准修订版(2024)。本文旨在对AD诊断和分期标准修订版(2024)进行解读,同时对AD诊断和分期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医师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依据,并且帮助科研人员更深入地探讨AD的发病机制。

  • 原创研究
    于 萍, 徐璐瑶, 王志红, 王广英, 张 环, 牛凤琳
    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 2025, 21(2): 131-142. https://doi.org/10.12022/jnnr.2024-0290

    目的系统评价不同误吸风险评估工具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误吸风险评估的价值。

    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 等数据库,收集自建库起至 2024 年 4 月不同工具评估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误吸风险的相关文献。通过与金标准比较,计算不同工具诊断误吸的合并敏感度、合并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诊断比值比(diagnostic odds ratio,DOR)和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

    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17篇,主要纳入4种误吸风险评估工具,分别为洼田饮水试验(Kubota water swallowing test,WST)、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SSA)、多伦多床旁吞咽筛查试验(Toronto bedside swallowing screening test,TOR-BSST)、Gussing 吞咽功能评估量表(Gugging swallowing screen,GUSS)。Meta分析结果显示,WST 合并敏感度为 0.57(95% CI:0.51~0.62,P=0.006)、合并特异度为0.80(95% CI:0.74~0.85,P=0.014)、DOR=5.94(95% CI:3.42~10.31,P=0.153)、AUC为 0.75。SSA 的合并敏感度为 0.87(95% CI:0.82~0.90,P=0.124)、合并特异度为 0.65(95% CI:0.59~0.71,P=0.031)、DOR=11.88(95% CI:5.63~25.07,P=0.214)、AUC为0.73。TOR-BSST 的合并敏感度为 0.65(95% CI:0.56~0.74,P=0.004)、合并特异度为0.70(95% CI:0.62~0.77,P=0.000)、DOR=3.40(95% CI:2.06~5.62,P=0.000)、AUC为0.69。GUSS 的合并敏感度为 0.96(95% CI:0.91~0.99,P=0.425)、合并特异度为 0.62(95% CI:0.52~0.71,P=0.729)、DOR=34.71(95% CI:12.39~97.24,P=0.893)、AUC为0.92。

    结论: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误吸风险评估中,WST、SSA、TOR-BSST和GUSS均有良好的诊断价值,GUSS的综合诊断效能更高。

  • 专家笔谈
    孙志芳, 叶琳琳, 曹 磊, 宋为群
    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 2025, 21(3): 177-184. https://doi.org/10.12022/jnnr.2025-0094

    脑卒中后失语症是由优势半球脑损伤引起的语言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 一。经颅直流电刺激是近年新兴的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通过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等功能成 像技术的结合,能够进一步明确脑卒中后失语症的恢复机制,以期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的个 体化治疗方案,在失语症的康复治疗中具有重大的应用前景和临床意义。本文整合了经颅直 流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症的最新研究,以期为失语症的康复提供更多的依据。

  • 综述
    林川平, 李 霞
    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 2025, 21(1): 48-54. https://doi.org/10.12022/jnnr.2025-0002

    癫痫是具有多种不同病理基础和临床表现的慢性脑部疾病,是最常见的脑部疾病之一。其具有反复性、复杂性、突发性及长病程性的特点,且在婴幼儿阶段以及老年阶段发病率相对较高。基于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原则,运用藏象学说与经络学说,通过调整脏腑功能和经络气血运行的中医特色疗法在癫痫治疗上展现出了独特优势。本文通过总结针灸、刺络放血、推拿按摩、耳穴压豆、穴位埋线等中医特色疗法治疗癫痫的研究进展,探讨中医特色疗法治疗癫痫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旨在为癫痫治疗提供的更多的选择。

  • 病例报告
    支 楠, 耿介立, 曹雯炜, 宋雅颖, 王 刚
    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 2025, 21(3): 158-166. https://doi.org/10.12022/jnnr.2025-0115

    目的:探讨仑卡奈单抗(lecanemab)在早发型阿尔茨海默病(early onset Alzheimer’s disease,EOAD)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疾病修饰治疗(disease modification therapy,DMT)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方法:报告 1 例 54 岁男性 EOAD 患者的诊疗过程,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反应以 及相关文献,分析仑卡奈单抗的疾病修饰作用。

    结果:患者在接受传统抗痴呆药物治疗基础上,启动仑卡奈单抗(静脉注射10 mg/kg体质量, 1次/2周)治疗,并且随访 9 个月。患者治疗前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量 表 评 分 为 20 分 ,蒙 特 利 尔 认 知 评 估(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量表评分为12分,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β-protein,Aβ)-PET显示标 准化摄取值比(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 ratio,SUVR)为 1.325(阳性),Centiloid 值为 51.073。治疗后 9 个月,Aβ-PET 显示 SUVR 降至 1.015(阴性阈值为 1.100),Centiloid 值降 低55.688;Tau-PET显示病理沉积未进一步进展。临床量表评估显示MMSE量表评分提高 1分(达到21分),MoCA量表和波士顿命名测试(Boston Naming Test,BNT)量表评分维持 稳定。治疗期间,患者未发生脑微出血和脑水肿等不良反应。

    结论:本病例报告显示,仑卡奈单抗可有效清除脑内 Aβ 沉积,延缓 Tau 病理进展,改善 EOAD患者的功能,并且安全性良好。该病例为EOAD的早期DMT干预提供了临床证据。

  • 指南解读
    李 爽, 杜 鹃, 宋雅颖, 王 刚
    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 2025, 21(3): 147-157. https://doi.org/10.12022/jnnr.2025-0041

    2022年,国际脑淀粉样血管病协会发布了《脑淀粉样血管病的波士顿标准2.0》。该诊断标准在前一版本的基础上进行了多项重要更新,包括下调了脑淀粉样血管病的诊断年龄标准,新增了大脑凸面蛛网膜下腔出血、短暂局灶性神经症状发作、认知障碍和(或)痴呆等临床表现,并引入了多项出血性和非出血性影像学标志物。与既往诊断标准相比,最新版标准的诊断敏感度显著提升,尤其在有症状性脑出血的患者中表现出优越的诊断效能。本文结合本团队的临床实践经验以及中国患者的脑库病理学调查结果,对《脑淀粉样血管病的波士顿标准2.0》的核心内容进行解读,以供国内同道参考。

  • 神经影像学
    卢钟娇, 戴若莲, 杜芸兰, 陈 刚, 姚小英, 王 刚
    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 2025, 21(2): 143-146. https://doi.org/10.12022/jnnr.2025-0023

    本文报道1例头颅MRI影像提示为“脑干十字面包(hot cross bun,HCB)征”的患者,最终诊断为多系统萎缩-小脑性共济失调型。通过回顾HCB这一特殊神经影像征的发现历程以及病理生理学机制,探讨了HCB征与神经系统多种疾病的关联性以及鉴别诊断和治疗。

  • 病例报告
    王谟兰, 陈林云, 苏 娅, 韩 翔, 张书凡, 杨仕林
    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 2025, 21(2): 123-130. https://doi.org/10.12022/jnnr.2024-0231

    目的提 高 对 新 型 冠 状 病 毒 感 染 后 渗 透 性 脱 髓 鞘 综 合 征(osmotic demyelination syndrome,ODS)的认识。

    方法:回顾性描述 4 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 ODS 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进行分析。

    结果:4例患者均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出现严重低钠血症和过度纠正,临床表现为发热、呕吐、意识障碍、抽搐和运动障碍等,头颅MRI检查早期无异常,2~3周后出现脑桥外伴或不伴脑桥异常信号,予以丙种球蛋白、类固醇及血浆置换等治疗,2例患者预后良好,2例患者预后较差。

    结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ODS风险较高,可能与合并低钠血症后24 h内补钠过快有关,也可能与高血压、利尿药使用致血容量不足有关。补钠过程中应密切监测血钠变化,一旦患者出现意识障碍等相关症状,或者头颅MRI检查提示病灶涉及皮质,则应采取更加积极的免疫治疗和适当的护理措施。

  • 专家笔谈
    初曙光, 王 刚
    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 2025, 21(1): 6-11. https://doi.org/10.12022/jnnr.2024-0262

    淀粉样蛋白相关影像学异常(amyloid-related imaging abnormalities,ARIA)是一种影像学异常表现,其狭义上是默认为特指MRI图像的异常表现,而非CT或PET图像的异常表现。ARIA 的 MRI 表现具有特征性,即 ARIA-E(水肿或积液)和 ARIA-H(微出血或含铁血黄素沉着)。这种MRI异常表现仅见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以及特定的疾病场景中,均与β-淀粉样蛋白相关,具有诊断特异性。本文从 ARIA 的历史和定义、影像学表现及检测方法、ARIA-E和ARIA-H严重度分级以及ARIA相关临床问题等方面进行介绍,以期为临床识别和处理ARIA提供参考。

  • 医学名词解析
    赵乐雅, 王 刚
    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 2025, 21(1): 59-62. https://doi.org/10.12022/jnnr.2024-0294

    在日常学术交流及诊疗常规中,对功能性神经系统疾病(简称功能性神经疾病)、功能神经外科以及功能神经医学(类似脊骨神经医学)的名词定义理解及使用上存在较多混淆和错误。功能性神经疾病代表的是一类特定的疾病,此处“功能”指的是疾病的性质;功能神经外科是神经外科的一个新兴分支,此处“功能”指的是手术或干预后的结果——功能的恢复或改善;功能神经医学则是一种融合了脊骨神经医学、康复医学、神经病学、针灸等多学科理论的替代医疗分支。

  • 综述
    李鑫怡, 叶琳琳, 李 芳, 曹 磊
    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 2025, 21(3): 223-231. https://doi.org/10.12022/jnnr.2025-0093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rder,NMOSD)是一种复 发性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主要影响视神经和脊髓,其临床表现为视力下降、运动 障碍、疼痛、膀胱直肠功能紊乱以及认知障碍等。NMOSD 具有复发率高、致残率高以及病 程长等特点,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尽管近年来诊断和治疗技术的进步改善 了NMOSD患者的预后,但多数患者仍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亟需系统化的康复干预。 本综述基于现有研究证据,详细阐述了NMOSD的常见功能障碍及其病理机制,包括视觉功 能障碍、脊髓损害相关功能障碍(运动障碍、疼痛和膀胱直肠功能障碍)和认知功能障碍等。 同时,着重探讨了NMOSD康复治疗的最新进展,涵盖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心理干预及新兴 技 术 应 用[ 如 脑 机 接 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脑 - 脊 髓 接 口(brain-spinal interface,BSI)等]的多学科综合干预策略,旨在为 NMOSD 患者的临床康复实践提供理论 依据和实用指导。

  • 综述
    周 滢, 余小萍, 朱 圆, 王 琳, 周 燕, 张 娴, 邱 梅, 姚红英, 王 刚
    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 2025, 21(1): 17-25. https://doi.org/10.12022/jnnr.2024-0306

    老年认知障碍患者面临一系列安全事件,这些问题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潜在风险。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医疗场景中的跌倒、误吸或噎食、走失、用药安全和暴力攻击行为,而对家庭用火、虐待、财产安全和驾车安全的关注则相对不足。安全事件的评估主要依赖于主观评估工具,客观评估工具仍需进一步发展。现有针对不同认知障碍程度或场景的护理干预证据不足。本文对上述安全事件的发生率、影响因素、主客观评估工具以及循证护理措施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医护人员开展老年认知障碍患者安全管理提供指导,不断提升患者安全护理的管理水平。

  • 医学书籍评论
    刘登堂
    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 2025, 21(1): 55-58. https://doi.org/10.12022/jnnr.2024-0293

    目前精神障碍诊断缺乏可靠的生物标志物和金标准,仍主要依赖症状学描述性诊断体系,其精准诊断受到诸多限制。传统的精神科诊断以病史询问、精神检查为基础,诊断难点包括对症状判断的主观性、多维视角缺失,以及诊断整体观不足。精神科诊断应综合症状群特点、功能损害和疾病背景,结合辅助检查提升临床诊断的精准性,并以此为基础,推动精神科诊断、治疗及临床科研的全面发展。

  • 原创研究
    潘小玲, 张美霞, 胡传琛, 姚 余, 陈红芳
    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 2025, 21(2): 114-122. https://doi.org/10.12022/jnnr.2024-0245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联合血肿影像 学 特 征 对 自 发 性 基 底 节 区 脑 出 血 后 发 生 迟 发 性 血 肿 周 围 脑 水 肿(delayed perihematomal edema,dPHE)的预测价值。

    方法:回顾性纳入 2017年 1月—2023年 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金华医院(金华市中心 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自发性基底节区出血患者,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向 前似然比(likelihood ratio,LR)偏似然估计法回归分析比较 dPHE 组和非 dPHE 组临床资 料 ,确 定 dPHE 的 独 立 影 响 因 素 ,应 用 受 试 者 工 作 特 征 曲 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评估该模型对dPHE的预测价值。

    结果:共纳入患者372例,其中dPHE组115例,非dPHE组257例。单因素分析显示,dPHE 组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基线血肿体积、超敏C反应蛋白、淋巴细胞数、NLR、混杂征、外侧型血肿、甘露 醇大剂量比例均显著高于非dPHE组(P<0.05);且dPHE组出院时NIHSS评分、住院费用也 高于非 dPHE 组(P<0.05),其住院时间也更长(P<0.05)。进一步行多因素分析发现,NLR [比值比(odds ratio,OR)=1.138(95%CI:1.056~1.227);P=0.001]、基线血肿体积[OR= 1.187(95% CI:1.132~1.246);P<0.001]、外 侧 型 血 肿[OR=3.067(95% CI:1.611~ 5.838);P=0.001]是 dPHE 的独立预测因素。ROC 曲线分析显示,该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 0.810(95% CI:0.765~0.856)。

    基线NLR越高,血肿体积越大,外侧型的基底节区出血患者更易发生dPHE。

  • 专家笔谈
    常 燕
    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 2025, 21(1): 12-16. https://doi.org/10.12022/jnnr.2024-0260

    当前临床和研究领域的技术进步使得人们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有了更加深入和全面的了解。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是 AD 的核心生物标志物,Aβ-PET 可以客观地检测脑内的异常 Aβ 沉积和分布情况,被广泛应用于 AD 的早期精准诊断和疗效评估。本文对AD生物标志物的检测方法及其优缺点进行阐述,重点介绍Aβ-PET在AD诊疗中的应用及价值。

  • 原创研究
    周利冰, 杨 洁, 陈 萌, 李 丽
    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 2025, 21(1): 34-40. https://doi.org/10.12022/jnnr.2024-0210

    目的:探究不同严重程度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ASD)儿童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反应特征,分析其潜伏期和波幅与ASD儿童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

    方法:将 2022 年 10 月~2023 年 10 月至深圳市罗湖区妇幼保健院就诊的 100 例 ASD 儿童纳入研究。根据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hildhood Autism Rating Scale,CARS)评分结果分为轻至中度组和重度组,探讨 2 组 ASD 儿童中线位点(Fz、Cz、Pz)的事件相关电位 P300 潜伏期及波幅的特征,分析其潜伏期和波幅与ASD儿童疾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

    结果:共纳入 100 例 ASD 儿童,其中轻至中度组 59 例,重度组 41 例。2 组患儿的年龄、性别、家族史和药物治疗史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 logistic 分析结果显示,Fz、Cz、Pz 中线位点 P300 潜伏期值(P 值分别为<0.001、0.008 和 0.004)及 Cz、Pz 中线位点P300 波幅值(P 值分别为<0.001 和 0.004)与 ASD 儿童疾病严重程度相关。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z 位点 P300 潜伏期值可能是 ASD 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18(95% CI:1.008~1.028),P<0.001],Cz 位点 P300 波幅值可能是 ASD 严重程度的保护因素[OR=0.505(95% CI:0.352~0.726),P<0.001]。根据入组 ASD 儿童的 CARS 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ASD 儿童各中线位点 P300 潜伏期值与 CARS 评分呈正相关(P<0.01),ASD儿童Cz和Pz中线位点P300波幅值与CARS评分呈负相关(P<0.001)。

    结论:不同严重程度ASD儿童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表现存在显著差异,病情严重程度高的ASD 儿童各中线位点的 P300 潜伏期更长,Cz 和 Pz 中线位点的 P300 波幅更低;Fz 位点P300潜伏期值可能是ASD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Cz位点P300波幅值可能是ASD严重程度的保护因素。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潜伏期和波幅检测能够为评估ASD儿童的病情严重程度提供一种神经电生理学的客观依据。

  • 原创研究
    陈宜懿, 夏家怡, 徐 倩, 陆 瑶, 裴 松
    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 2025, 21(3): 185-191. https://doi.org/10.12022/jnnr.2025-0067

    目的:探索具身认知理论下,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患者的影响。

    方法:将40例脑卒中后存在咽期吞咽障碍的患者按随机数表法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20例, 其性别、年龄、脑卒中类型、病程比例等无显著统计学差异。每组均进行常规吞咽功能综合训 练,并在常规训练基础上接受不同干预训练,对照组进行静态镜像训练,观察组进行动态镜像 训练。在治疗前、后分别使用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价量表、洼田饮水试验(Kubota water swallowing test,WST)、吞咽造影录像检查(video fluoroscopic swallowing study,VFSS)评 估患者的吞咽功能,治疗后用WST分级结果进行总有效率的比较。

    结果:治疗后 2 组患者的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价量表、VFSS 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 (P 值均为<0.001),观察组较对照组有明显的改善(P 值分别为 0.020 和<0.001)。治疗后 2 组 WST 等级评分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 治疗后2组综合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5)。

    结论:动态镜像疗法和静态镜像训练均能改善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且 基于具身认知理论下的动态镜像疗法干预疗效优于静态镜像疗法。

  • 病例报告
    钟 倩, 洪文军, 王 宇, 徐 蓉
    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 2025, 21(3): 215-222. https://doi.org/10.12022/jnnr.2025-0096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联合运动 训练对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平衡功能、协调功能、步行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方法:收集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4例,采用rTMS(5 Hz高频刺激小脑蚓部,1次/d,20 min/次) 联合运动训练(2次/d,30 min/次)干预15 d。干预前后对患者进行康复功能评定,包括肌 力[徒手肌力评定(manual muscle testing,MMT)]、平衡功能[Berg 平衡功能评定量表 (Berg balance scale,BBS)]、协 调 功 能[ 指 鼻 试 验(finger-to-nose test)、轮 替 试 验 (alternating movement test)和跟-膝-胫试验(heel-knee-shin test)]、步行功能[Holden步 行功能分级(Holden functional ambulation classification,FAC)系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量表]。

    结果:采用 rTMS 联合运动训练干预后,4例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的 MMT等级、BBS 及 MBI 评分均有所提高,其中 3 例患者的 FAC 等级也有所提高;指鼻试验、轮替试验以及跟-膝-胫 试验均显示所有患者的协调能力有明显改善。

    结论:rTMS 联合运动训练可改善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的平衡功能、协调功能、步行功能以 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关键词 :重复性经颅磁刺激

  • 病例报告
    蒋海燕, 汤秀云, 鞠婷婷, 饶伶娟, 胡啸龙, 李艳平
    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 2024, 20(4): 140-147. https://doi.org/10.12022/jnnr.2024-0089

    目的:分析1例"中枢一外周一中枢"康复模式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认知障碍的病例,为临床认知障碍康复提供思路。

    方法:报道1例成年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康复诊疗过程,以及认知功能、语言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变化情况,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疗效分析。

    结果:男性患者,42岁,因“一氧化碳中毒后认知障碍 55 d"入院,表现为言语不能、反应迟钝部分查体不配合。头部MRI显示双侧基底节区、放射冠区等见对称性分布的斑片状异常信号。临床诊断为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给予患者“高压氧治疗+经颅磁刺激+经颅直流电刺激+Schuell 语言训练+认知训练"进行中枢干预,“励-协夫曼言语治疗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进行外周干预后,患者认知功能明显提高。患者入院时改良 Barthel指数为 15 分,出院时为 60 分,日常生活基本自理。

    结论: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常导致严重的认知障碍,预后较差,致残率高。采用“中枢一外周一中枢"康复模式应用于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认知障碍,能有效促进患者的认知功能恢复。

  • 综述
    俞佳琦, 魏燕燕, 张天宏, 王继军
    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 2025, 21(3): 232-237. https://doi.org/10.12022/jnnr.2025-0155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其患者相较于普通人群平均寿命缩短10~15年, 主要死亡原因包括心血管疾病、自杀和意外伤害。眼底摄影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手段,能 够有效评估微血管病变情况,进而预测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鉴于心血管疾病是精神分 裂症患者常见的共病之一,且与患者的高死亡率密切相关,眼底摄影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 的应用,不仅有助于早期识别潜在的心血管问题,还能为预测患者的预期寿命提供重要参 考依据。因此,无创性眼底摄影有望优化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监测手段和治疗策略,进而延 长患者寿命。

  • 病例报告
    徐旭华, 汤可娜
    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 2025, 21(1): 26-33. https://doi.org/10.12022/jnnr.2024-0219

    目的报道1例后部皮质萎缩(posterior cortical atrophy,PCA)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过程和治疗方案,并结合文献复习,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

    方法对 1 例 PCA 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合文献复习疾病的临床特征,诊断方法,鉴 别诊断和治疗策略。

    结果患者,男性,67岁,以记忆力下降3年余为主诉就诊。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视空间障碍、视知觉障碍和Gerstmann综合征。神经心理学评估显示整体认知功能波动性下降,早期记忆力相对保留。头颅MRI显示顶叶、枕叶及颞叶萎缩,以顶叶萎缩最为突出。脑脊液检查显示 Aβ1-42/Aβ1-40 比值降低和磷酸化 Tau 蛋白(181)升高。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病 PCA。给予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和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拮抗剂治疗。

    结论PCA 是一种以视觉和空间认知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独特,易被误诊或漏诊。提高对PCA的认识,结合临床表现、神经心理学评估、影像学检查和生物标志物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和干预。

  • 原创研究
    瞿子琳, 王 雪, 沈 滢, 鲁 俊, 廖若琦, 杨 云
    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 2025, 21(3): 192-200. https://doi.org/10.12022/jnnr.2025-0111

    目的:明确综合康复治疗在单个住院周期中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能力改善的效果,并探索出院时ADL改善的影响因素。

    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以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中心 2022 年 1 月至 2024年12月收治的3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描述性统计分析脑卒中患者 出院时 ADL 改善情况,以巴塞尔指数(Barthel Index,BI)提高>10 分为最小临床重要性差 异(minimal clinically important difference,MCID)进行分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筛 选ADL改善的影响因素。

    结果:单个住院周期的综合康复治疗使患者BI平均提高了12.86分,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程、 入院时 BI 评分、立位平衡、步行能力、认知障碍、情感障碍与 ADL 改善显著相关(P<0.05); 多 因 素 Logistic 回 归 表 明 ,病 程(OR=0.996,P=0.041)、合 并 高 血 压(OR=0.558, P=0.050)、入院时步行能力(OR=0.716,P=0.000)是ADL改善的独立预测因素。

    结论:单个住院周期的综合康复治疗使45.9%的脑卒中患者ADL评分达到具有临床意义的 改善。病程、合并高血压及入院时步行能力可能是影响其ADL改善的主要因素。早期康复 的介入,基础病的预防与管理,以及恰当的康复目标的制定将有助于提升患者的ADL能力, 进一步改善其生活质量。

  • 原创研究
    洪爱云, 万琼红, 方巧莉, 苏晓萍, 谢宝缘
    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 2025, 21(1): 41-47. https://doi.org/10.12022/jnnr.2024-0075

    目的:设计制作一种带有康复功能的医用约束手套应用于脑卒中后肢体偏瘫伴置管患者中,评估其肢体约束保护效果和协助康复能力。

    方法:选取2023年4月1日至2024年1月12日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且符合入排标准的70例脑卒中后肢体偏瘫伴置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35 例。观察组采用带有康复功能的医用约束手套进行保护性约束,对照组采用传统约束带进行保护性约束,2组患者均经过14 d的早期肢体锻炼及观察。采用神经内科身体约束核查表及Brunnstom评定量表对患者约束部位皮肤完整性、指端血运情况、瘫痪侧上肢运动能力、非计划拔管情况进行评估。

    结果:2组患者的脑卒中类型、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医保费用支付方式、发生脑卒中次数、置管情况、瘫痪侧肢体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14 d干预及观察期间,观察组约束部位皮肤完整性比例高于对照组(P=0.032),观察组约束部位指端血运良好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P=0.003),观察组瘫痪侧上肢运动能力改善高于对照组(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观察组与对照组的非计划拔管率无统计学差异(P=0.112)。

    结论:带有康复功能的医用约束手套能更好保护性约束脑卒中后肢体偏瘫伴置管患者,同时对瘫痪侧上肢运动功能有一定改善作用,促进了脑卒中患者的早期肢体康复。

  • 综述
    李明哲
    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 2025, 21(3): 238-247. https://doi.org/10.12022/jnnr.2025-0104

    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由其引发的一系列功能障碍是 导致患者残疾的主要原因,因此脑卒中的康复治疗已成为脑血管疾病康复领域的研究热 点。脑卒中的发生与微循环障碍和能量代谢异常密切相关,同时中医理论认为其病机为 “本虚标实”。针对“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患者,其康复治疗策 略主要集中在恢复神经功能、调控神经反射以及促进脑功能重塑。中医和西医治疗对 IS 患者均展现出良好的临床疗效。西医治疗以缺血再灌注为核心策略,但是血管再通后出 现的“无复流”现象以及神经保护剂的疗效争议限制了其临床疗效。中医治疗则通过益 气活血、调节肠道菌群-脑轴等整体干预手段,展现出其独特的优势。本文主要对中西医 协同干预治疗“气虚血瘀”型 IS 的临床方案进行阐述,系统梳理中医和西医治疗“气虚血 瘀”型 IS 的作用机制及其相关临床证据,并探索二者协同作用的增效路径。本文整合了 近 5 年的临床试验、基础研究和指南共识,以期为“气虚血瘀”型 IS 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提 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并为优化个体化治疗方案以及推动中西医结合疗法的国际化进程提 供科学依据。

  • 综述
    陈 曦, 李 霞
    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 2024, 20(4): 134-139. https://doi.org/10.12022/jnnr.2024-0124

    癫痫作为一种难治病,其在临床上表现出发作性、反复性和刻板性的特征,如不进行药物干预,患者的身心健康将受到严重影响。通过检索国内外中医药治疗癫痫的文献发现,在癫痫发作期采用抗癫痫药物迅速控制其症状,随后在癫痫缓解期则辅以中医的辨证论治;其中,以痰、瘀及虚为辨证,以疏肝、化痰、祛瘀和补虚为治则:治法以针刺、穴位埋线、艾灸及中药汤剂为主。多项研究提示,中医药辨证论治可有效减少癫痫的发作频率,缓解癫痫的发作症状,并减轻不良反应,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本研究旨在梳理中医药在癫痫治疗领域的最新进展,期望为未来的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指导。

  • 综述
    荆 玮, 张海涵, 单悦童, 刘逸舟, 王宇泽, 潘卫东
    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 2024, 20(4): 125-133. https://doi.org/10.12022/jnnr.2024-0062

    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以记忆障碍、认知功能下降和神经元丢失为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发病机制涉及多种因素,其中 β-淀粉样蛋白(amyloid-BAB)在神经元与体内的代谢异常是关键。Aβ是人类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protein,APP)经过多种淀粉样蛋白加工途径和非淀粉样蛋白加工途径后的分解产物,并通过脑脊液和组织间液淋巴引流、细胞的清除作用、血脑屏障转运和酶解作用等多种途径进行清除。Aβ的生成和清除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其平衡的失调会使 Aβ 在大脑中异常积累导致神经元细胞死亡、突触功能受损和神经元网络改变等,诱发并加剧AD症状。本综述阐述了AD中Aβ的生成、清除和代谢相关机制,总结了AB与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尿素循环等的相互作用机制,为进一步发现新的AD诊断及治疗靶点提供新思路。

  • 原创研究
    党翠娇, 刘贵先, 潘卫东
    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 2024, 20(3): 85-91. https://doi.org/10.12022/jnnr.2024-0178

    目的:筛查脑白质病变(white matter lesion,WML)的危险因素,探究 WML 与脑卒中和痴呆的关系。

    方法:本研究共纳入经MRI检査存在WML的患者260例,无WML者60例,其中将WML患者按照 Fazekas 分级分为 3级。收集所有入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有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否超重,抽烟、饮酒史,有无脑卒中病史,应用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WML的危险因素;比较脑卒中患者的WML程度是否严重于非卒中患者;同时对入组患者用MMSE量表进行评分,分析脑白质病变与认知的关系。

    结果:年龄、高血压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抽烟与WML 的严重程度相关。脑卒中患者的Fazekas分级与非脑卒中患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Z=-10.305,P=0.000);随着 Fazekas分级的增加,患者 MMSE评分下降(rs=-0.511,P=0.000)。

    结论:年龄、高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抽烟是 WML 的独立危险因素:WML 或是脑卒中的预测信号;WML程度越重,患者痴呆风险越高。

  • 病例报告
    戴柔草, 郑玉霞, 王凤爽, 杨 红
    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 2024, 20(4): 148-154. https://doi.org/10.12022/jnnr.2024-0146

    目的:分析1例遗传性痉挛性截瘫的构音障碍治疗方案以及治疗效果。

    方法:以1例自 2023 年11月至 2023 年12月参与本次研究的遗传性痉挛性截瘫患者为研究对象,予以常规构音障碍训练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应用Frenchay 构音障碍评定量表、最长发声时间(maximal phonation time,MPT)、言语清晰度评估、口腔轮替运动(Oral-diadochokinesis,DDK)评定患者构音障碍改善情况。

    结果:患者治疗前 Frenchay 构音障碍评定量表总分为95分,治疗后总分为113分;治疗前MPT为4s,治疗后为10s;治疗前言语清晰度评分为86分,治疗后为100分;治疗前 DDK中的顺序运动速率(sequential motion rates,SMR )为 4,治疗后 SMR为9。

    结论:遗传性痉挛性截瘫患者接受常规构音障碍训练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方案可促进口部运功功能改善,同时也使其言语清晰度显著提高,对患者言语障碍改善可发挥积极作用。

  • 原创研究
    韦泉清, 王 惠, 刘于宁, 王凤丽, 吴 鑫, 徐传英, 崔桂云, 项 洁
    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 2025, 21(3): 201-214. https://doi.org/10.12022/jnnr.2025-0114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有氧运动对不同年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临床 症状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方法:本研究纳入21例PD患者,按照年龄分为<60岁和≥60岁组,进行为期8周的中等强 度有氧运动干预。在干预前后对患者进行相关量表评估,并采集患者粪便进行肠道微生物 16S核糖体RNA测序及统计分析。

    结果:有氧运动干预后,年龄<60 岁组 PD 患者仅有统一 PD 综合评价量表(Unified PD Rating Scale,UPDRS)-Ⅲ开期和UPDRS总分有所改善(P值分别为0.042和0.021);年龄≥60 岁组 PD 患者的 UPDRS-Ⅱ、UPDRS-Ⅲ开期、UPDRS-Ⅲ关期、UPDRS 总分、Berg 平衡量表 (Berg Balance Scale,BBS)和 Tinetti 平 衡 与 步 态 量 表(Tinetti Performance Oriented Mobility Assessment,Tinetti POMA)都有所改善(P 值分别为 0.029、<0.001、0.025、< 0.001、0.008和0.023)。此外,有氧运动干预后,年龄≥60岁PD患者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 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蒙 特 利 尔 认 知 评 估(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PD日常生活质量问卷调查(PD Questionnaire-39,PDQ-39)、快速眼动 睡 眠 行 为 障 碍 问 卷(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 Screening Questionnaire,RBDSQ)、自 主 神 经 症 状 量 表(Scales for Outcomes in PD-Autonomic, SCOPA-AUT)、胃肠道功能障碍评分(Gastrointestinal Dysfunction Score,GIDS)、汉密尔顿 焦 虑 量 表(Hamilton Anxiety Rating Scale,HAMA)、汉 密 尔 顿 抑 郁 量 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AMD)和非运动症状量表(Non-Motor Symptoms Scale,NMSS) 评分均有所改善(P 值分别为 0.002、0.006、0.002、0.016、0.007、0.029、0.002、0.008 和 0.003);<60岁组的PD患者NMSS评分有改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4)。与有氧 运动干预前比较,年龄<60岁组PD患者肠道内的梭形杆菌属(Fusicatenibacter)和丹毒丝菌 属(Erysipelotrichaceae_UCG-003)在干预后的相对丰度均有提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 分别为-2.201和-2.207,P值分别为0.028和0.027)。

    结论: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可以改善改善不同年龄PD患者的运动症状,也可以改善认知、生 活质量、睡眠、自主神经功能、焦虑和抑郁等非运动症状。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可以提高不同 年龄PD患者,特别是年龄<60岁PD患者肠道内有益菌的相对丰度。

  • 原创研究
    胡国芹, 谢艳艳, 杨俊杰, 孙秀佳, 沈莉莉
    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 2024, 20(4): 115-124. https://doi.org/10.12022/jnnr.2024-0255

    目的:探讨氯氮平联合阿戈美拉汀增效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和阴性症状的疗效及对血清褪黑素表达水平的影响。

    方法:纳入上海市黄浦区精神卫生中心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98例,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以氯氮平联合安慰剂治疗,研究组以氯氮平取合阿戈美拉订治疗,治疗时间持续12周。2组在入组时及治疗第4周末、第8周末和第12周末予神经心理状态评定量表评估认知功能、阴性症状和抑郁症状,同样的时间点采用质分析检血清褪黑素水平。对2组的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剔除脱落患者,研究组和对照组最终各纳入 42 例患者。基线期,2组认知功能各维度阴性症状、抑郁症状、血清褪黑素水平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2周后,2组在研究组和对照组在N3(即情感交流障碍方面)(P=0.027)、词汇回忆(P=0.016)、故事回忆(P=0.002)、图形再认(P=0.017)、重复神经心理状态测验总分(P=0.007)和卡尔加里精神分裂症抑郁量表(P=0.000)评分评分、血清褪黑素水平(P=0.002)有统计学差异。与基线比较,研究组在治疗第4周末、第8周末和第12周末的认知功能,阴性症状和抑郁症状评分、血清褪黑素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血清褪黑素水平改变与故事回忆(r2=0.25,P=0.02)的改善有显著相关性。

    结论:氯氮平联合阿戈美拉订增效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阴性症状和抑郁症状部分维度有著疗效,且部分认知功能的改善与血清褪黑素水平的改变显著相关。

  • 神经影像病例
    姚小英, 李 颖, 王 刚
    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 2025, 21(3): 248-250. https://doi.org/10.12022/jnnr.2025-0108

    本文报告1例以头痛和视物模糊起病的青年女性,影像学显示颅内多发环形强化小结 节,呈满天星样分布。患者3周前有药物流产史,实验室检查提示红细胞沉降率及超敏C反 应蛋白显著升高,血清T淋巴细胞斑点试验(T-cell spot test,T-SPOT)强阳性,胸部CT示双 肺粟粒性结节。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影像特征,最终诊断为粟粒性脑结核合并肺结核。 经抗结核治疗后症状显著改善。本文回顾并探讨了颅内多发环形强化病变(满天星征)的 鉴别诊断思路。

  • 原创研究
    张 玲, 冯蓓蕾, 马 莹, 王长德
    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 2024, 20(3): 77-84. https://doi.org/10.12022/jnnr.2024-0073

    目的:综合评价血清中核苷酸结合结构域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和含热蛋白结构域受体3(nucleotide-binding domain leucine-rich repeat and pyrin domain-containing receptor 3,NLRP3)的表达水平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关系。

    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Scopus、CINAHL、CBM、VIP、WanFang Data和CNKI数据库,搜集有关血清NLRP3表达水平与阿尔茨海默病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4年8月1日。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而后采用Stata15.1 SE及Review Manager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Meta分析的结果显示:血清NLRP3表达水平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SMD=1.66,95%CI=1.28~2.04,P<0.01)。根据NLRP3测量方法的不同进行亚组分析,酶联免疫吸附法组(SMD=1.48,95%CI=1.15~1.80,P<0.01)和PCR组(SMD=2.12,95%CI=0.78~3.45,P=0.002)均显示NLRP3水平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结果稳定。

    结论:高水平的血清NLRP3表达水平可能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有关。受纳入研究质量和数量的限制,上述结论需进一步开展高质量的研究予以验证。

  • 综述
    杜佳鸿, 李 霞
    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 2024, 20(3): 108-114. https://doi.org/10.12022/jmnr.2024-0120

    本文系统总结对中医治疗癫痫合并认知障碍的病因、病机、治则的认识,以及中医疗法治疗癫痫合并认知障碍研究进展,包括中药单药、中药复方、中医其他疗法等在实验和临床方面的研究,旨在为临床治疗癫痫合并认知障碍提供更多实际依据,为后续实验及临床研究提供思路。

  • 综述
    吴菲菲, 李婷婷, 唐海燕, 荆 玮, 单悦童, 魏赏雨, 潘卫东
    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 2024, 20(3): 92-97. https://doi.org/10.12022/jnnr.2024-0181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一种渐进进展、无有效治疗方法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中医药在治疗 ALS 有较好疗效,并且有基础研究验证了中医药治疗 ALS 的疗效机制,但目前仍无较明确揭示中医药治疗 ALS理论机制的文章。本文从传统中医基础出发,基于先后天理论,以脾肾为核心阐释中医药治疗 ALS 的中医机制,结合现代医学科学研究,讨论 ALS 内外兼治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今后中医药治疗 ALS 提供较好的理论依据。

  • 综述
    邓 益, 汪麟双, 孙晨格, 陈欣怡, 彭文茜, 卫东锋
    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 2024, 20(3): 98-107. https://doi.org/1012022/mnr.2024-0159

    泌体是细胞分泌的较小囊泡,富集细胞衍生的蛋白质、核酸、脂质等信号物质,具有清除废弃物质、介导细胞间信息传递、产生免疫耐受等生理功能。中药及主要有效成分可通过调节外泌体治疗脑系疾病,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文详细综述了外泌体在脑系疾病[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血管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多发性硬化)中的变化特征及中药主要有效成分对脑系疾病模型外泌体蛋白的作用机制,为脑系疾病的治疗提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