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7年, 第13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7-12-25
  

  • 全选
    |
    指南解读
  • 詹 青,赵 云
    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 2017, 13(4): 157-164. https://doi.org/10.12022/jnnr.2017-00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17年10月16日,美国神经重症监护学会(Neurocritical Care Society,NCS)发布了目标温度管理(targeted temperature management,TTM)实施循证指南(以下称2017 NCS指南)。指南编辑委员会基于人群-干预-比较-结果(population-intervention-comparison-outcome,PICO),针对TTM的诱发和维持、寒战和并发症这3个方面、共16个相关临床问题进行了阐述与讨论。2017 NCS指南旨在协助采用TTM手段进行监护的神经重症监护医师更好地开展TTM。同时,本文在对2017 NCS指南进行解读的基础上,将该指南与2017年法国重症监护室TTM指南、2015年加拿大心脏骤停后TTM指南、2016年中国心脏骤停后目标温度管理专家共识和2015年神经重症低温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进行比较和分析,以帮助临床医师更好地了解TTM在神经重症监护中的应用进展。
  • 原创研究
  • 胡 湘,殷晓明,王栋磊
    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 2017, 13(4): 165-172. https://doi.org/10.12022/jnnr.2017-00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环状RNA hsa_circ_0133159在胶质瘤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检测10例正常脑组织和38例胶质瘤组织中hsa_circ_0133159相对表达量,并分析其与胶质瘤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hsa_circ_0133159诊断胶质瘤的临床价值。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法进行预后的单因素分析,COX回归分析进行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结果:与正常脑组织相比,低级别胶质瘤和高级别胶质瘤组织中hsa_circ_0133159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P=0.007)。ROC曲线评价hsa_circ_0133159诊断胶质瘤的临床价值,其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887,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8%和80.0%,截断值为4.32。hsa_circ_0133159低表达组(≤4.32,17例)的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时间和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时间均较hsa_circ_0133159高表达组(>4.32,21例)明显延长。预后的单因素分析显示,Karnofsky能力状态评分、肿瘤病灶数目、肿瘤病理分级、肿瘤是否复发和hsa_circ_0133159相对表达量与胶质瘤患者的PFS和OS显著相关(P<0.05)。预后的多因素分析显示,hsa_circ_0133159相对表达量是胶质瘤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PFS:相对风险度=1.268(95%置信区间:1.007~3.459),P=0.001;OS:相对风险度=1.252(95%置信区间:1.103~2.422),P=0.001]。 结论:hsa_circ_0133159可能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学标志物应用于胶质瘤的鉴别诊断和预后评估。
  • 施国文,李仁刚,顾海燕3
    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 2017, 13(4): 173-179. https://doi.org/10.12022/jnnr.2017-00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通过分析和总结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特征,旨在减少神经梅毒的临床误诊。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24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24例神经梅毒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3例;中位年龄为55岁(范围:28~75岁);首发临床表现为癫痫者3例,麻痹型痴呆者3例,脑血管病样发作者5例,有脊髓症状者5例。24例患者的血清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reponema pallidum particle assay,TPPA)和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olulized red unheated serum test,TRUST)以及脑脊液TPPA均为阳性。其中,脑脊液细胞计数异常者21例,蛋白含量增加者20例。头颅计算机断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显示腔隙脑梗死10例,急性脑梗死3例,脑出血1例,血管狭窄、变细、不显影5例,核团异常信号1例,脊髓感染性肉芽肿1例,脊髓异常信号1例,脑叶异常信号2例,脑萎缩和海马萎缩2例,颅内无异常表现4例。所有患者在确诊神经梅毒后均立即接受青霉素治疗,症状好转。 结论:通过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减少神经梅毒的误诊。
  • 神经影像专家解读
  • 丁 婕,林 智,陈 莺,徐 群,李建萍,陈增爱,管阳太
    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 2017, 13(4): 180-185. https://doi.org/10.12022/jnnr.2017-00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表面铁沉积症(superficial siderosis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SSCNS)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以期提高临床对SSCNS的认识。 方法:报道1例SSCNS患者的临床诊治经过,邀请神经内科及影像科专家结合相关文献对SSCNS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进行解读。 结果:1例SSCNS患者的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小脑性共济失调、锥体束征、感觉异常和排尿障碍。脑脊液中可见深染的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寡克隆区带。磁共振成像显示脑干、小脑蚓部和脊髓表面铁沉积。给予去铁酮片治疗后,患者症状趋于稳定。 结论:SSCNS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影像学特征和脑脊液特征有助于SSCNS的早期诊断,而早期诊断与治疗有助于阻止病情的进一步发展。此外,脑脊液寡克隆区带阳性提示潜在的免疫炎性因素可能参与SSCNS的发病,其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 病例报告
  • 杨晓岚,陆钦池
    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 2017, 13(4): 186-196. https://doi.org/10.12022/jnnr.2017-00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报道3例以面-臂肌张力障碍发作(faciobrachial dystonic seizure,FBDS)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抗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1蛋白(leucine-rich glioma inactivated 1,LGI1)抗体相关边缘性脑炎(limbic encephalitis,LE)患者的诊治经过,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 方法: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收治的3例以FBDS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抗LGI1抗体相关LE病例的临床特征、辅助检查、治疗及预后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 结果:3例抗LGI1抗体相关LE病例均以FBDS为主要临床表现之一,通过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神经影像学检查以及相关血液和脑脊液自身免疫抗体检测等确诊为抗LGI1抗体相关LE。3例患者经免疫治疗后,症状均明显好转,其中1例由于发生迟发性硬膜下血肿而转科至神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 结论:FBDS为抗LGI1抗体相关LE的特征性临床表现,早期识别有助于该病诊断,免疫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预后。
  • 综述
  • 高 阳,王 悦,许嗣漪,李 刚
    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 2017, 13(4): 197-203. https://doi.org/10.12022/jnnr.2017-00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卒中是一类高致残性、高死亡率的脑血管疾病,80%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为轻度卒中,可出现神经功能受损及生活质量下降。选取恰当的评估量表,有利于合理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便于指导临床工作。目前,量表的信度分析常采用内部一致性和重测信度,效度分析常采用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检验。本文围绕轻度卒中的定义、治疗和生活质量受损表现形式以及生活质量评估量表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刘笑迎,周 端,王长德
    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 2017, 13(4): 204-212. https://doi.org/10.12022/jnnr.2017-00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综述了糖尿病性脑内微小病变的中西医研究进展,结合中国传统医学的“络病学说”和“截断扭转”等理论,提出“养阴截断”法治疗糖尿病性脑内微小病变以预防脑卒中的假说,旨在进一步完善及明确“养阴截断”学说,完善中医“治未病”理论,为中医预防糖尿病性脑卒中提供参考。
  • 杨 雪,王 雁
    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 2017, 13(4): 213-220. https://doi.org/10.12022/jnnr.2017-00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缺血性卒中发生时,为了满足代谢需要,脑血管具有自动调节血流量的能力,以对抗脑灌注压急性和慢性变化时对大脑的损伤,这种生理机制——脑血管储备能力(cerebrovascular reserve,CVR)往往可以帮助大脑度过危机。CVR是缺血性卒中病理生理研究领域的里程碑。然而,由于目前对CVR的认识尚不充分,因此限制了将CVR进一步作为缺血性卒中治疗的常规参考指标。本文对CVR的定义及生理机制、评估与干预以及临床应用的进展进行综述。
  • 朱冬雨,陆征宇,陆玲丹,徐 强,赵 虹
    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 2017, 13(4): 221-226. https://doi.org/10.12022/jnnr.2017-00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癫痫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种慢性脑部疾病,是脑内神经元过度放电导致的反复性、发作性、短暂性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是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之一。目前,全球约有5 000万癫痫患者,而中国现有活动性癫痫患者约600万,但63%未得到治疗。癫痫的反复发作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大部分癫痫患者在合理使用抗癫痫药物后可以有效控制癫痫发作,但仍有一部分难治性癫痫患者需要接受非药物治疗。本文从西医和中医治疗这两个方面,阐述癫痫治疗的研究进展。
  • 姜嘟嘟,金国华,顾 勤,王勤鹰,余 敏,韩 瑛,宋浩明,詹 青
    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 2017, 13(4): 227-232. https://doi.org/10.12022/jnnr.2017-00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脑心综合征指卒中急性期引起的继发性心脏损害,表现为心脏功能紊乱及心电活动改变,导致病情加重,使治疗变得更为复杂,甚至出现矛盾,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本文阐述了脑心综合征的观察指标、发病机制和治疗进展,特别指出心脏损伤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和心电图异常与卒中分型及病变部位有关。同时指出治疗脑心综合征患者时,应首先治疗原发病,并在及时纠正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的同时,动态关注心电图和心脏损伤的实验室指标,做到实时有效地判定心脏损害,从而给予针对性的治疗和康复。